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讲堂 成语讲堂
逆来顺受是什么意思解释一下-逆来顺受是什么意思啊解释
tamoadmin 2024-11-03 人已围观
简介1、逆来顺受什么意思解释。 2、顺来接受之逆来顺受什么意思。 3、逆来顺受什么意思?。 4、逆来顺受造句。1.逆来顺受,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对外面来的压迫或不合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主要作谓语、定语、状语。 2.出自明·周楫《西湖二集·侠女散财殉节》,“若是一个略略知趣的,见家主来光顾,也便逆来顺受。 3.近义词有委曲求全、犯而不校。 4.反义词有以牙
1、逆来顺受什么意思解释。
2、顺来接受之逆来顺受什么意思。
3、逆来顺受什么意思?。
4、逆来顺受造句。
1.逆来顺受,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对外面来的压迫或不合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主要作谓语、定语、状语。
2.出自明·周楫《西湖二集·侠女散财殉节》,“若是一个略略知趣的,见家主来光顾,也便逆来顺受。
3.近义词有委曲求全、犯而不校。
4.反义词有以牙还牙、以眼还眼、针锋相对。
逆来顺受是什么意思啊
①逆来顺受:比喻对待无理的待遇或恶劣的环境,采取消极容忍、顺从的态度,不加抗争。逆:逆境,不顺利;受:接受,容忍。 ②半不活:形容没有精神,没有生气的样子。 ③胆战心惊:形容非常害怕。 ④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了自己。 |
逆来顺受的读音
逆来顺受的意思是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
成语出处:
1、明·高明《琵琶记·风木馀恨》:事当逆来顺受,抑情就礼通今古。
2、明·周楫《西湖二集·侠女散财殉节》:若是一个略略知趣的,见家主来光顾,也便逆来顺受。
3、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三回:从前受了主人的骂,无非逆来顺受。
4、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三二章:他想像不到,当日那个愁眉苦脸,逆来顺受的堂弟妇,如今变得那么威严和泼辣。
逆来顺受造句:
1、相信生活的使命,倾听心底的钟声,发掘自我的潜能,我们将获得无坚不摧的信心和勇气。所有瞻前顾后的疑虑、驻足不前的懦弱和逆来顺受的消极统统都会被置于脑后。
2、悲伤有许多种,但绝望只有一种,绝望能让你变得不再患得患失,变得逆来顺受。你会没有了期许,没有了脾气,直至把自己所有精力殆尽。
3、在面对同学不断申诉之下,潘国渠先生在餐厅里举行的一个简单迎新会。除了苦口婆心解释南大不利的处境之外,也鼓励同学们逆来顺受,暂时忍受设备欠妥的事实。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逆来顺受
什么是逆来顺受!?
nì lái shùn shòu。
逆来顺受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
解释
编辑
逆:逆境。顺:顺从。受:忍受。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
出处:
明·周楫《西湖二集·侠女散财殉节》:“若是一个略略知趣的,见家主来光顾,也便逆来顺受。”
示例:
从前受了主人的骂,无非逆来顺受。(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三回)。陈残云《山谷风烟》第32章:“他想不到,当日那个愁眉苦脸、~的堂弟妇,如今变得那么威严和泼辣。”
词语辨析:
1.联合式;
2. 作谓语、定语、状语;
3.指人的态度。
4.近义词:委曲求全、犯而不校 。
5.反义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针锋相对。
逆来顺受:对无礼的待遇或恶劣的环境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
逆:逆境。
来:属于常用字。本意是指小麦,隶变后写作“来”。
顺:顺从。
受:忍受。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侠女散财殉节》:“若是一个略略知趣的,见家主来光顾,也便逆来顺受。”
示例:从前受了主人的骂,无非逆来顺受。(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三回)。
反义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针锋相对。
/iknow-pic.cdn.bcebos.com/024f78f0f736afc31e848e08be19ebc4b64512d6"target="_blank"title=""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024f78f0f736afc31e848e08be19ebc4b64512d6?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
扩展资料:
近义词:犯而不校?。
犯而不校
读音:fànérbùjiào
意思:指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
出自:先秦·孔子《论语·泰伯》。
近义词:唾面自干、逆来顺受。
反义词:针锋相对、以眼还眼。
用法:复杂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示例: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十五回:“惠养民道:‘犯而不校,何以罚为。’大家微笑,各自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