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典故 成语典故
言语道断,一说即错是什么意思-言语道断
tamoadmin 2024-11-03 人已围观
简介佛教我们四依法,其中的亿意不依语就是针对凡夫修行时把认知当做真相,当做智慧,执着于语言文字,因此按文字言语去理解道,理解般若智慧就会大错特错,开口说话,想用文字语言完整准确无误表示般若智慧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言语断道,心行处灭,开口便错,动念即乖。南无阿弥陀佛言语道断一说就错意思是什么?词目 言语道断 发音 yán yǔ dào duàn 释义 原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
佛教我们四依法,其中的亿意不依语就是针对凡夫修行时把认知当做真相,当做智慧,执着于语言文字,因此按文字言语去理解道,理解般若智慧就会大错特错,开口说话,想用文字语言完整准确无误表示般若智慧也是不可能的。因此言语断道,心行处灭,开口便错,动念即乖。
南无阿弥陀佛
言语道断一说就错意思是什么?
词目
言语道断
发音
yán yǔ dào duàn
释义
原为佛家语,指意义深奥微妙,无法用言辞表达。后指不能通过交谈、谈判的方法解决问题。
引用
《禅宗永嘉集》优毕叉颂第六 ...者。夫悟心之士。宁执观而迷旨。达教之人。岂滞言而惑理。理明则 言语道断 。何言之能议。旨会则心行处灭。何观之能思心。言不能思议... 《禅宗永嘉集》事理不二第八 ...非无名耳。不是非有非无。既非有无。又非非有非非无也。如是何独 言语道断 。亦乃心行处灭也。... 《四十二章经》 第十八章 ...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 言语道断 ,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 《全梁文》卷六 ...其变通。至如摩诃般若波罗密者,洞达无底,虚豁无边,心行处灭, 言语道断 ,不可以数术求,不可以意识知,非三明所能照,非四辩所能... 《全梁文》卷五十四 ...论者,经典垂训,皆是教迹,至於在佛,胡书诡怪,难以理期,此则 言语道断 ,仰劳圣思,为臣下剖释,群情岂不欣赞?铭挹明旨,抱用始... 《全隋文》卷三十四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但能如此,何虑不毕。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言语道断 ,非去来今。(《历代佛祖通载》) ◎ 那连提黎邪舍... 《全唐文》第01部 卷十一 ...来,虽迹起人间,而道笼天外,神功妙力,不可思议。寂尔无为,则 言语道断 ;湛然常在,则心行处灭。但为众生烦恼,漂没爱河,得不大...
言语道断 心行路绝是什么意思?祖师们有时为什么不肯直说呢?
“言语道断一说就错”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言语的描述、评判一说就会错,因为无法用言语去清楚表述。虽然道理是不虚的,可是道理有非逻辑性,因为一些根本就是不可思议的。禅语“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出自璎珞经,其意义是真空妙有的如来真实意,是无法用语言来解说的;
同样也不能用思维去推测。从唯识学的角度来说,人有八个识,分别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其中第八识“阿赖耶识”就是佛性,就是如来藏,就是真如,每个人都具足,但是一般人体会不到,更不要说为之所依。
也就是说“阿赖耶识”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所以不论怎么用思维,作意,思考,这些都只是“意识”的层面。所以经文说“言语道断 心行处灭”。
扩展资料
佛学术语,又云心行处灭言语道断。究竟之真理,言语之道断而不可言说。言语的道路,延伸到这里就断了,心思的行为和考量,到此处也灭了。就是说自性是不可思考和议论的,六根无法接触到,必须放下六根和对外境的执着,才可能体会到。
《佛家的人生三悟:放下·看破·自在》一书共分为三大篇,即:
第一篇:放下——心无烦恼幸福多;
第二篇:看破——人生顿悟的又一种方式;
第三篇:自在——安享快乐人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百度百科--佛家的人生三悟:放下·看破·自在
佛曰: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什么意思?出自何处?
“言语道断 心行路绝”意思是说:“语言”(到这里)“此路不通”了,“心行”(到这里)也没有路可走了。心想象得到的地方,语言就可以表达;语言可以表达的东西,心就可以想象得到。“言语”和“心行”所可旅游的地方,只能是有名有相的事物。对于无名无相的东西,“言语”和“心行”就无能为力了。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一、“言语道”,二、“心行路”。什么是“言语道”?什么是“心行路”?要了解这两个关键词,需要打个比方,现代人很熟悉的“铁轨道”与“火车行”,火车要跑,必须得有铁轨道;离开铁轨道,火车寸步难行。“言语道”与“心行路”的关系就象铁轨道与火车行的关系。“心行”,心的运行,必须依循“言语”之道;离开言语,心不能行。一切凡夫无不以思维想象为自已的心,一切思维想象无不以言语的形式来运作。离开言语,不能思维;离开思维,心不能行。
值得注意的是,上面所说的心是“行”心,是凡夫心,是生心,修行人不是要维护这个心,而是要“断”这个心,要“绝”这个心,最终要达到“言语道断,心行路绝”,才能证得真心,了生脱。
出自《佛说四十二章经》佛言: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会者近尔,迷者远乎!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差之毫厘,失之须臾。
意思是:佛说:是说所传之法,念法以无念为念,行法以无行为行,言法以无言为言,修法以无修为修。真正懂法的人就会接近它,未真正懂法的人就远离它,用言语来说法已经失去了道的本来,它不受世间之物所控制。如果用一般人的世智聪明去解释它,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在分分秒秒中与它失之交臂。
扩展资料:
《佛说四十二章经》是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第一部重要经典著作。迦叶摩腾、竺法兰把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共选集了四十二段话,编集成了这部《佛说四十二章经》。又绘画释迦牟尼佛像供养,由是东土佛法僧三宝具足,是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始。
《佛说四十二章经》集结了佛陀关于持戒、忍辱、断欲、精进、观空等事的四十二段语录。通篇言简义丰,明了易懂,通摄大小乘一切教义,涵诸法要。这部经典反复强调了持戒的重要性,告诉佛教弟子应该如何修行。祖师大德将此经和《佛遗教经》、《八大人觉经》合称之为《佛遗教三经》。
百科百科-《佛说四十二章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