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讲堂 成语讲堂
何须魏帝一丸药的下联是什么-何须魏帝一丸药
tamoadmin 2024-11-09 人已围观
简介我个人一直觉得该诗的作者一生经历非常奇葩,所以除了爱茶,还爱诗词的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读诗笔记。 茶友们熟知的《七碗茶歌》是唐代诗人卢仝(音tóng )的作品,是其《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中描绘自己喝了七杯茶的状态,描述了茶给他带来的身心感受,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 卢仝,号玉川子,是" 初唐四杰 "之一 卢照邻 的嫡系子孙,虽出身名门望族,家境却十分
我个人一直觉得该诗的作者一生经历非常奇葩,所以除了爱茶,还爱诗词的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读诗笔记。
茶友们熟知的《七碗茶歌》是唐代诗人卢仝(音tóng )的作品,是其《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中描绘自己喝了七杯茶的状态,描述了茶给他带来的身心感受,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
卢仝,号玉川子,是" 初唐四杰 "之一 卢照邻 的嫡系子孙,虽出身名门望族,家境却十分贫寒。他耿直孤僻,淡泊名利,尤厌恶官场的孽政弊息,不入科考,隐居山野,刻苦攻读。不被高官厚禄所诱,拒绝仕途,以清贫耿介闻名。朝廷闻知卢仝的才学,曾两次征他为 谏议大夫 (官位五品),但他憎恶朝廷 宦官专权 ,卑视官场龌龊,都未应命而谢绝。正如他《冬日》诗中所曰"上不识天子,下不识王候。"韩愈尤以喜爱卢仝的才学和狷介高洁的节操,在任河南令时对卢仝时有接济。因此,卢仝一生与韩愈、 张籍 、 孟郊 、 贾岛 浑在一起,成为唐代 韩孟诗派 的重要人物。
卢仝著有《茶谱》,被世人尊称为“茶仙”。这首《七碗茶歌》在日本广为传颂,并演变为"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清风生"的日本茶道。日本人对卢仝推崇备至,常常将之与“茶圣”陆羽相提并论。
我原以为卢仝是一位隐于野的隐士,人生会有一个圆满的隐士结局,不想却非常出乎意料的于非命。
卢仝虽是一介布衣,却因出身名门且有才情,还是经常出入名流官宦之府邸。谁料发生 甘露之变 时,卢仝恰巧与宰相 王涯 的几位幕僚在相府的书馆中吃饭,于是留宿在相府,吏卒前来行捕,卢仝说:"我是卢山人,和大家没有结怨,有什么罪?"官吏说:"既然是山人,来宰相的宅院,难道不是有罪吗?"仓促忙乱中卢仝自己也不能辩解清楚,竟然一同遭受了甘露之祸,被牵连诛杀。
好友 贾岛 有《 哭卢仝 》诗:“平生四十年,惟着白布衣。天子未辟召,地府谁来追。”
卢仝的诗作对当时腐败的朝政与民生疾苦均有所反映,风格奇特,近似散文,"唐诗体无遗,而仝之所作特异,自成一家,语尚奇谲,读者难解,识者易知。后来仿效比拟,遂为一格宗师。" 现存诗103首,有《玉川子诗集》。
金末元初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 在他的论诗三十首第十三首批评 卢仝 :“ 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 ”卢仝受到韩愈的影响,诗作过于好奇逞怪。 元好问 否定了这种诗歌风格,认为这种创作是“鬼画符”。这可能也是虽然卢仝现存诗103首,但是除这首《七碗茶歌》之外,非诗词爱好者对他了解不多的原因吧。
书法作品后面既是卢仝的《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全诗,大家一起欣赏一下吧!
《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琲瓃”拼音:bèi léi ;释义为蓓蕾。本诗中喻茶之嫩芽。
阳羡茶:产于江苏宜兴,以汤清、芳香、味醇的特点而誉满全国。历史悠久,自古享有盛名,不仅深受皇亲国戚的偏爱,而且得到文人雅士的喜欢。"天子未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宜兴阳羡紫笋茶历来与杭州龙井茶、苏州碧螺春齐名,被列为贡品。
?苏轼爱茶,熙宁六年他在杭州任通判时,一日,以病告假,独游湖上净慈、南屏、惠昭、小昭庆诸寺,是晚又到孤山去谒惠勤禅师。这天他先后品饮了七碗茶,颇觉身轻体爽,病已不治而愈,便作了《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 示病维摩元不病, 在家灵运已忘家。 何须魏帝一丸药, 且尽卢仝七碗茶。
(文中插图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的美图!)
卢仝的《饮茶歌》及赏析?
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闲来无事饮饮茶,消食解腻防疲劳。
这首诗出自宋代苏轼的《游诸佛舍一日饮酽茶七盏戏书勤师壁》,意思是,维摩诘生病了,但他实际上没有生病。他在家里,已经忘记了世俗的烦恼,享受着内心的平静。他不需要魏文帝的长生不老药,只需要喝卢仝的七碗茶。在闲暇的时候,可以饮茶消遣,消食解腻,防止疲劳。“示病维摩元不病”指的是维摩诘生病了,但实际上并没有生病。这是佛家语,高僧得病,皆曰示疾。“在家灵运已忘家”指的是他在家里,已经忘记了世俗的烦恼,享受着内心的平静。“何须魏帝一丸药”指的是他不需要魏文帝的长生不老药。“且尽卢仝七碗茶”指的是他只需要喝卢仝的七碗茶。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即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享受生活的美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茶的喜爱和欣赏,认为饮茶可以消食解腻,防止疲劳。
带茶字的古诗词
卢仝茶歌千古传
●饮茶风尚到了唐代,逐渐普及开来,喝茶的人日多,喝茶方式日益讲究,茶成为许多诗人、文学家酝酿、累积灵感时不可或缺的物品。于是产生了大量有关饮茶的诗歌,其中最脍炙人口的。首推唐代诗人卢仝的一着《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又名《饮茶歌》。
卢仝,唐代诗人,自号玉川子,范阳人,年轻时隐居少室山,家境贫困,刻苦读书,不愿仕进,曾作《月蚀诗》,讥讽当时宦官专权,招来宦官怨恨。“甘露之变”时,因留宿宰相王涯家,与王涯同时遇害,时才40岁左右。
卢仝爱茶成癖,《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是他品尝友人谏议大夫孟简所赠新茶之后的即兴作品,直抒胞臆,一气呵气。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在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龙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莲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俗归去。山中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便函为谏议问苍生,到头合得苏息否?
这首诗的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开头写谢谏议送来的新茶,至精至好至为稀罕,这该是天子、王公、贵人才有的享受,如何竟到了山野人家,似有受宠若惊之感:中闻叙述煮茶和饮茶的感受。由于茶味好,所以一连吃了七碗,吃到第七碗时,觉得两腋生清风,飘飘俗仙,写得江河浪漫极了。最后,忽然笔锋一转,转入为苍生请命,希望养尊处优的居上位者,在享受这至精好的茶叶时,知道它是多少茶农冒着生命危险,攀悬在山崖峭壁之上采摘来的。诗人期待劳苦人民的苦日子能有尽兴,得有喘口气的一天。可知诗人写这首《饮茶歌》的本意,并不仅仅在夸说茶的神功奇趣,背后蕴藏了诗人对茶农们的深刻同情。
茶是香的,但唐代的茶农是辛苦的,贡茶制度则是朝廷给茶农套上的沉重枷锁。中唐诗人袁高,担任湖州太守时,曾直接负责督造顾渚贡茶,亲眼看到了茶农忍着早春的饥寒,男废耕,女废织,攀高山,临深崖,采摘新芽的艰辛,更直接目睹各级官吏如狼似虎催逼缴茶的恶行,痛心的写下了一首五言长诗《茶山诗》。晚唐诗人李郢的《茶山贡焙歌》,对贡茶伤民的情状,更是做了精细的描述。当时规定贡茶必须在清明前送抵长安,从采茶到制成茶,到人贡京师,只有10多天的时间,可真是急于星火啊!我们的诗人卢仝对贪官以茶害农的恶行,同样愤懑不平,嗤之以鼻,写下:“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的千钧一问。我们的诗人虽号“茶痴”,但对贡茶给茶农带来的痛苦却一点也不“痴”。
卢仝的《饮茶歌》饮茶风气的普及,茶文化的传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自宋以来,几乎成了人们吟唱茶的典故。嗜茶、擅烹茶的诗人墨客,常喜与卢仝相比,如明人胡文焕的诗句:“我今安知非卢仝,只恐卢仝相及。”品茶、赏泉、兴味酣然时,常以“七碗”、“两腋清风”代称,如宋人杨万里诗句:“不待清风生两腋,清风先向舌端生。”苏轼诗句:“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此常喜欢引用,如苏轼的《试院煎茶》诗句:“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就是化用《饮茶歌》的诗句而成。卢仝的这首《饮茶歌》是如何受到世人的仰慕与推崇,就由此可知了。
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 (文同)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大碗茶。 (苏轼)
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 (陆游)
茶映盏毫新乳上,琴横荐石细泉鸣。 (陆游)
寒涧挹泉供试墨,堕巢篝火吹煎茶。 (陆游)
更作茶瓯清绝梦,小窗横幅画江南。 (陆游)
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 (范仲淹)
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铺粟盘龙茶。 (苏轼)
春烟寺院敲茶鼓,夕照楼台卓酒旗。 (林逋)
茶鼓适敲灵鹫院,夕阳欲压赭圻城。 (陈选)
寒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煎橄榄茶。 (陆游)
黄金碾畔绿尘飞,碧玉瓯中翠涛起。 (范仲淹)
小石冷泉留翠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梅尧臣)
样叠鱼鳞碎,香分雀舌鲜。 (佚名)
绿甲蝉膏泛,红丁蟹眼遮。 (佚名)
舌本芳频漱,头纲味最佳。 (佚名)
瀹泉尝玉茗,泼乳试金瓯。 (佚名)
茶甘酒美汲双井,鱼肥稻香派百泉。 (黄庭坚)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佚名)
兼然幽兴处,院里满茶烟。 (佚名)
吟诗不厌捣香茗,乘兴偏宜听雅弹。 (佚名)
茶香高山云雾质,水甜幽泉霜当魂。 (佚名)
心随流水去,身与风云闲。 (佚名)
茶鼎夜烹千古雪,花影晨动九天风。 (黄镇成)
欲试点茶三味手,上山亲汲云间泉。 (韩奕)
入社陶公宁止洒,品泉陆子解煎茶。 (韩奕)
玉杵和云春素月,金刀带雨剪黄芽。 (耶律楚材)
舌底朝朝茶味,眼前处处诗题。 (张可久)
诗床竹雨凉,茶鼎松风细。 (张可久)
乘兴诗人棹,新烹学士茶。 (张可久)
媚春光草草花花,惹风声盼盼茶茶。 (张可久)
汲来江水烹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郑板桥镇江焦山吸江楼)
花笺茗碗香千载,云影波光一楼。 (何绍基)
一瓯解却山中醉,便觉身轻欲上天。 (崔道融)
味为甘露胜醍醐,服之顿觉沉疴苏。 (葛长庚)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郑板桥四川青城山天师洞联)
国不可一日无君,君不可一日无茶。 (乾隆与大臣联)
竹露松凤蕉雨,茶烟琴韵书声。 (张鳌)
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郑板桥)
烹调味尽东南美,最是工夫茶与汤。 (冼玉清)
试院煎茶并饮甘泉一勺水,仙潭分竹常平苦海万重波。(王师俭)
润畦舒茶甲,暧树拆花枪。 (黄遵宪)
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 (张延济)
白菜青盐糁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 (郑板桥)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人窑。 (郑板桥)
楚尾吴头,一片青山入座;淮南江北,半潭秋水烹茶。(郑板桥)
山光扑面因朝雨,江水回头为晚潮。 (郑板桥)
雷文古泉八九个日铸新茶三两瓯。 (郑板桥)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唐·徐 夤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宋·范仲淹
武夷真是神仙境,已产灵芝又产茶。——元·林锡翁
桑苎家传旧有经,弹琴喜傍武夷君。——清·陆廷灿
御茶园里筑高台,惊蜇鸣金礼数该。
那识好风生两腋,都从著力喊山来。——清·周亮工
武夷黄山一片绿,采茶农夫如蝴蝶。
岂惜辛勤慰远人,冬日增温夏解渴。——当代·郭沫若
得天独厚大红袍,味到岩茶意气豪。——当代·潘主兰
一
溪牵乱山,万绿沉竹筏;
上岸拾云去,岩前煮新茶。——当代·贾平凹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
上一篇:婑怎么读-缕怎么读
下一篇:笑的笔顺-笑的笔顺笔画